发卡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发卡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康有为变法使俊杰壮烈牺牲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4-05 22:44:00 阅读: 来源:发卡厂家

中日甲午战争后,民族危机空前严重,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,以康有为等为首的维新派,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开明士绅的政治要求走上历史舞台, 主张对中国传统的政治、经济和思想文化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,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,以挽救民族危机,使国家臻于富强。

康有 为游历香港,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,以为“西人治国有法度,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”,购买西书,大倡西学,走上了从西方探求救国真理的道路。中法战争爆 发后,他目睹外侮中国,清廷腐败,大受刺激,激发了变法维新思想。光绪十四年,乘赴京参加顺天乡试之机,康有为第一次上书清帝,提出“变成法,通下情,慎 左右”三策。

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春,康有为偕弟子梁启超赴京会试,适值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,签订空前丧权辱国的《马 关条约》。消息传至北京,应试举人群情愤激,奔走相告。康有为、梁启超联络18省举人1300余人联名上书清帝,反对签订《马关条约》,提出“拒和·迁 都·练兵·变法”的主张。上书虽遭清廷拒绝,但它的内容辗转传抄,在社会上激起广泛影响。这次上书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派正式登上历史舞台,酝酿多年的资产 阶级维新思潮开始变为实际的政治运动。

光绪二十三年冬,德国强占胶州湾,其它帝国主义纷起效尤,掀起了在中国强占租借地、划分势力范 围的高潮,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。康有为再次从南方赶到北京,呈递《上清帝第五书》,提出变法的上、中、下三策:上策是“采法俄、日以定国是”,中策是 “大集群才而谋变政”,下策是“听信疆臣各自变法”。并倡议国事开会讨论后执行,采用他国的制度,“定宪法公私之分”,这些涉及到清朝中央政权体制的改 革,体现了维新派追求资产阶级民权制度的政治理想。这次上书,因言辞激烈,被顽固派阻挡,未能上达。光绪帝爱新觉罗·载本想召见康有为,也被顽固派所 阻。

第二年,即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正月,载命王大臣于总署西花厅接见康有为,询问变法事宜,叫他把改革的主张和方案写给他看。康有为激动不已,连续几天奋笔疾书,上《大誓臣工开制度新政局折》,提出变法纲领:

一、“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,而采天下舆论,取万国之良法”;

二、“开制度局于宫中,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,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”;

三、“设待诏所,许天下人上书”。

重点是第二条,维新派把制度局设想为一个指导全国变法的中枢机构,其职能是负责立法和议政;另立法律、税计、学校、农商、工务、矿政、铁路、邮政、造 币、游历、社会、武备等十二专局,作为行政机构,具体执行制度局所议定之新政事宜。三月,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御侮救亡团体保国会,刊布《保国会章程》 30条,以“保国、保种、保教”为宗旨,又规定了总会和分会的组织系统、权限和职责、入会手续、会员权利和义务。

在保国会的推动下, 各地纷纷建立爱国团体,“维新变法”、“救亡图存”已汇聚成为强大的时代潮流。康有为积极联络帝党,促成载立即变法。四月二十三日,载接受维新派建 议,毅然发布“明定国是诏”,宣布变法维新,号召大小诸臣努力向上,发愤为雄,“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”,“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”,切实举办 新政,“不得敷衍因循”。自此,至八月初六慈禧重新宣布训政为止,共103天,载引用维新人士,黜斥守旧派,颁布维新法令,推行变法新政,史称“百日维 新”。变法新政的内容主要包括:

一、经济方面:保护奖励农、工、商业,在北京设立农工商总局、铁路矿务总局,提倡实业,鼓励私人投 资,令各省设立商务局(或农工商分局);命各省地方官兼采中西各法,切实振兴农业;奖励科学著作发明,颁布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》12款,规定对士民著新 书、创新法、制新器者,赏给官职或给予专利;在京师及各通商口岸,广设邮政分局、裁撤驿站;编制国家预、决算,由户部按月公布;取消满人寄生特权,准其自 谋生计。

二、政治方面:令各衙门删改则例;中央裁撤詹事府、通政司、光禄寺等闲散衙门,外省裁撤湖北、广东、云南三省(此三省督抚同城)巡抚、东河总督等重叠机构;广开言路,允许官民上书言事,严禁官吏阻格。

三、军事方面:裁汰旧军,令八旗及各省军队一律改练洋操;筹办兵工厂,筹造兵轮,添练海军;力行保甲,实行团练。

四、文教方面:改革科举,废除八股取士制度,改试策论;设立学堂,提倡西学,首先开办京师大学堂,令各省、府、厅、州、县,将现有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;设立译书局,翻译外国新书;允许开设报馆,举办学会;派人出国游历、游学等等。

在短短的百日之内,中国人民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言论、出版、集会、结社的自由;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第一次获得法律上的承认;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受到沉重打 击,资产阶级思想得以广泛传播。特别是在维新变法运动深入发展过程中,维新派大力鼓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;康有为提出的立宪法、设议院的政治主张,以及百日 维新中提出的开制度局、要求资产阶级参预政权等等,具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资产阶级启蒙意义。

百日维新引起了封建顽固派的拼死抵抗。 刚毅、徐桐等顽固大臣宣称“宁可亡国,不可变法”,多次要求慈禧太后镇压维新派,制裁光绪帝。慈禧作为清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并不死死地站在顽固派一边, 她的统治权力建立在顽固派与洋务派互相牵制与平衡的基础之上。面对种种外患,社会上要求变法救亡的呼声高涨的情况,只要变法不出洋务派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 用”的范围,她可以暂时容忍,以显示其俯顺舆情,“改弦更张”之意,达到缓和阶级矛盾和新旧冲突的目的。

慈禧的底线是,决不能动摇其 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实权,决不容许载排斥她的亲信,更不容许他在朝廷内结成自己的党羽。一旦载越过此底线,她将随时准备发动政变。她任命后党骨干荣禄 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,统率北洋三军;又命二品以上大臣接受新职时要到太后前谢恩,以控制载的人事任免权,防止他破格提拔维新派;此外,还派她的亲信党 羽掌管北京城内的军事指挥权和警卫权,为后党随时发动政变做好了准备。这等于告诉大臣们,权力仍牢牢地掌握在她的手中,他们可以放手抵制新政。正因此,除 湖南巡抚陈宝箴认真举办新政外,绝大多数督抚不以皇帝的诏书为然,他们的赌注仍押在慈禧太后身上。

康有为等维新派早有以“尊君权”、 “去太后”为目的的军事政变计划,看到后党顽固派加紧政变准备,也多方努力促成军事政变计划实施。他们拉拢袁世凯,企图借助其兵力诛杀荣禄,包围颐和园, 劫持慈禧,保护皇帝,捍卫变法新政。载不知维新派计谋,却召见袁世凯,破格赏其侍郎头衔,目的是利用他的兵权,并且提拔维新人士,充实集团力量;定于八 月初五召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,维新派和帝党官员不断接触伊藤博文,上折皇帝要他聘请伊藤博文为新政顾问官。

后党集团最害怕帝党掌握武装,担心维新派利用外国势力结合,扶植载,从慈禧手中夺权。慈禧决定抢先在光绪接见伊藤之前发动政变。八月初三,后党御史杨崇伊向慈禧上密折,请太后“即日训政”。后党主将荣禄于同日调兵遣将,为发动政变预作军事部署。

维新派也加紧行动,谭嗣同于当日夜访袁世凯,策动袁执行“杀(荣)禄锢后”计划。袁世凯假装同意,但寻找借口延缓执行。

初四,慈禧突然从颐和园回宫,发动政变,幽禁载。第二天,载在慈禧严密监视下,处理了两件原先预定的政务,一是召见袁世凯“请训”,二是召见伊藤博 文。接着,慈禧借载的名义,发布吁请太后训政的诏书,宣布第三次临朝训政,下令逮捕康有为和康广仁。袁世凯回天津后,立即向荣禄告密,说维新派将派人杀 他。荣禄很害怕,忙跑到北京将袁世凯告密的内容密报慈禧。慈禧大发雌威,下令逮捕谭嗣同、杨锐、刘光第、林旭、杨深秀。几天后,此五人与康广仁一起被杀于 北京菜市口,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,史称“戊戌六君子”。康有为、梁启超逃亡日本。除京师大学堂和通商、惠工、重农、育才等洋务项目外,废除全部新政。戊戌 变法失败。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(www.lishixinzhi.com)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。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明日决胜台服

大唐帝国2019官网版

无尽大冒险下载